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理工学院黄川教授课题组获得2023年IEEE通信旗舰会议最佳论文奖
2023年12月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IEEE GLOBECOM)学术会议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理工学院黄川教授团队的论文“Neural Estimation for Rate-Distortion Function in Semantic Communications” 获得大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 (Best Paper Award),入选比例小于1%。本文针对当前通信领域的前沿热点——语义通信,在任意未知分布信源的实际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语义率失真速率估计方法,首次给出了语义通信性能极限的一般性刻画方法。
IEEE GLOBECOM是IEEE通信协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的旗舰会议,涵盖了包括信息论、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无线网络、光网络、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安全等在内的通信行业的各个领域,每年有2000多名世界各地科研人员参会。
论文名称:
Neural Estimation for Rate-Distortion Function in Semantic Communications.
论文作者:
Dongxu Li, Jianhao Huang, Chuan Huang, Xiaoqi Qin, and Han Zhang.
论文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广泛应用,语义通信已成为未来通信系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语义通信不仅仅强调将比特信息从发送端准确地传输到接收端,也针对特定的语义任务进行传输设计。语义通信有望在元宇宙、虚拟现实、3D视频实时传输和智慧城市等重要未来场景中获得广泛应用。
然而,当前的语义通信研究尚处于工程初探层面,特别是针对未知分布的任意信源(比如,信源来自于某个特定的数据集),还没有一般性的传输性能刻画方法,工程技术缺乏深刻理论的指导。本文考虑一个典型的点对点通信场景,发射机传输一个由内在语义和外在观测组成的语义信源对,经过信源压缩、信道编码和信道失真之后,在接收端将语义信源对恢复出来。针对语义信源分布不完全已知的工程典型场景,即只具备一定数量的信源样本,本文设计了一个语义率失真函数的神经网络估计器,求对应的语义信源语义率失真速率,揭示了压缩率、观测失真、语义失真和信道容量之间的折中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联合高斯信源和一些典型图像数据集上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李东旭
李东旭同学201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获得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现在正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信息工程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和语义通信等。
黄坚豪
黄坚豪博士于2017年获得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 并于2023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博士学位。目前在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通信信号处理以及语义通信。黄坚豪博士已经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担任多个期刊及会议论文审稿人。
黄川教授
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副院长、理工学院副教授
黄川教授于2012年获得美国德州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20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6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黄川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理论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特别是语义通信、数字孪生、3D视频实时传输等领域。他已经发表专著2部,专著章节1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IEEE等期刊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自然专项重点、深圳市重点等多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500万人民币,相关成果在国家重大事件、重要领域得到应用。担任了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Acces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的编辑,中国通信协会高级会员。他还担任了IEEE GLOBECOM、IEEE ICCC等多个国际会议的分会和研讨会的主席,并应邀在多个国际知名的无线通信会议上做学术报告。